《阳光姐妹淘》中的细节/呼应/伏笔/彩蛋盘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MBd新青年):掠影 | 《阳光姐妹淘》中的细节/呼应/伏笔/彩蛋盘点

这篇总结迟迟没有下笔,一直在纠结是应该写成一篇细节考据,还是对剧作的整体感受,最后还是决定综合两方面来写。

01

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阳光姐妹淘》显得格外充盈而饱满。成就这部电影动人之处的,除了非常优秀的选角之外,还应该归功于打磨精致的剧本。片子里的喜剧和煽情效果主要靠剧本中的伏笔和前后呼应来实现,同时有大量的细节作为背景辅助,两方面加起来使得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

《阳光姐妹淘》的前后呼应又分两类。第一类作用于“现实线”和“回忆线”的穿插当中,体现为“七公主”姐妹帮及身边人物今昔境况的对比。群像的设定给了这种对比以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度,角色们在当下的处境共同构成了韩国当代社会的剖面,同时又与各自青少年时期的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成为笑点和泪点的直接来源。尽管时间所限,对一些配角的交代只是蜻蜓点水,但也足够以点带面,导演在这方面的取舍是十分精细的。

【前方大量剧透图文预警】

作为影片主角的娜美,是串起两条线的核心人物,每一次过去与现实之间的转场都以她为中心。中学时期的她初登场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女孩,在姐妹们的影响下对未来抱有最丰富的幻想,然而25年后却成为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在她身上的呼应桥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演剪辑版30分钟处镜头的那一摇,从女儿上学找不到东西被娜美催促的慌乱场景,直接过渡到娜美小时候在家如出一辙的场面。

一个镜头的容量内,我们意识到作为“焦急的母亲”的娜美,从前同样曾以“慌乱的女儿”的形象被母亲催促。类似的无缝转场还有很多,不仅承担了时空转换的功能,也旁敲侧击地完成了命运对照。作为片子里着墨最多的人物,娜美的故事也是“女性重新寻找自我”这条暗线的主要寄托。

娜美之外,“七公主”命运的今昔变化,构成了推动影片发展的核心悬念。值得注意的是,回忆中她们与刚进班级的娜美发生对话的顺序,和现实中她们再次出场的顺序是一样的。引用 @柏邦妮 在豆瓣上的精炼概括:“小时候娘家人爱如金玉的女孩,长大了饱受婆家揉搓;小时候满嘴爆粗的女孩,长大以后装逼装优雅装得一塌糊涂;小时候立志要做韩国小姐受万人爱慕的女孩,沦落风尘母女分散;小时候生命力最旺盛强悍的女孩,第一个离开。分寸把握得刚刚好,令人感慨唏嘘,不至于撕心裂肺。”

此外,对其他配角点到即止的交代,也无处不是前后呼应:25年前训斥金玫瑰上课贴双眼皮的班主任,如今四处向办公室同事打听美容心得;25年前投身民主运动为工人阶级义愤填膺的哥哥,如今成了拖欠工资的包工头;25年前令娜美心驰神往的帅气男神,如今成为开唱片店的中年发福大叔。随着娜美的寻找,悬念一个个揭开,包袱一个个抖出来,强有力地助推了观影情绪。

第二类前后呼应,指的是剧本里不经意间埋下的伏笔,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在后面的情节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编排,是很机智的剧作技巧。

比如娜美小时候全家吃饭的场景中,外婆满嘴胡话的骂街式发言被包装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笑点,观众看到这里会觉得这只是个缓解情绪的点缀。而在15分钟后,“七公主”与“少女时代”的对峙中,娜美的最后爆发恰恰就用上了外婆的胡话,从而二次利用并制造了一个更大的笑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呼应使得笑果翻了倍。

而在回忆线中,冷美人秀智从一开始就作为姐妹帮中的神秘形象游离出现,跟随娜美视角的观众一定会好奇她有着怎样的过往,也清楚她与娜美的关系在后面必然会重点交代。电影过半时二人的冲突终于爆发,其后的酒馆吐真言桥段则标志着这一核心矛盾的解决,也是观众情绪的一个小高潮。其间,秀智一句“对不起,是我太漂亮了,我以后再也不漂亮了”,是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笑点之一。但观众不会想到的是,在回忆线的结尾,这个笑点再次以更震撼的方式得到了呼应,成为最大的泪点,也标志着青春的戛然而止。其实由秀智主导的几场戏,在娜美的回忆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而这种安插伏笔的方式则使得这条人物关系副线显得更加清晰、饱满、充实。

02

说完了两类前后呼应,接下来说说片子里无孔不入的细节。作为一个一半时间在怀旧的故事,这些细节渲染了时代气息,丰富了故事的容量,也使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回忆线的时空背景是1985年的首尔,当时的韩国正处在民主运动的高潮当中,大学生与军政府的冲突在首都愈演愈烈。影片在美术设计方面对此也有间接展现。

  • 细节1

娜美刚进班时,后面的黑板上贴满了政治宣传口号,而她在自我介绍中提到她来自全罗道筏桥,1980年的光州事件发生地离她的老家不远。

  • 细节2

上课后老师讲到,本月标语是“反communism”。

  • 细节3

还是吃饭戏份,后面的电视里放着时任军政府总统全斗焕的讲话。

  • 细节4

哥哥因印发所谓反动传单被捕,传单上印着反对军政府独裁的口号。

  • 细节5

娜美和男神俊浩从酒吧出来走在街上,背景里街道上坐满了休整待命的士兵,他们会为俊浩的撩妹台词欢呼,说明也不是铁板一块。

  • 细节6

片子里最大胆也最出彩的一场戏,是将姐妹帮派的大决战,置于学生和军队冲突的背景下,以一种夸张的喜剧化方式呈现。不禁羡慕和佩服主创敢于以戏谑方式解构历史的底气。

此外,服务于人物塑造的细节,也可以抓出一大把:

  • 细节7

娜美和女儿在午夜书房相遇,同时埋下两条伏笔。女儿偷偷拿钱暗示她上学路上被勒索,娜美则发现了她给Sunny姐妹的素描。素描作为一个很管用的道具,在片子里牵起了很多事件。

  • 细节8

现实线中春花第一次出现是在豪华单人病房,说明她的经济条件很好。病房墙上的照片透露很多信息,多张独自一人的照片暗示离异生活,还有一张和律师的合影,铺垫了结尾遗嘱律师的出场。

  • 细节9

回忆线里每个女孩寝室的装潢与她们的个性息息相关。业余时间爱写作的金玉,和墙上贴满韩国小姐海报的福姬,她们的未来命运最令人唏嘘。

  • 细节10

现实线中受婆家压迫的金玉无法去看望春花,只能塞给娜美几张皱巴巴的钞票作为补偿,看起来应该是攒了多年的钱。而娜美往信封里补的很多张崭新的纸钞,则是丈夫刚取出来给她的。

更多彩蛋:

春花第一次见娜美时说“我们都是歌手啊”,是因为当时韩国确实有两位歌手叫娜美和春花。娜美的《转了又转》正是七公主在家自嗨的那首歌。

片子里第一次下课,DJ女孩逆着人潮来到广播室,播放了Cyndi Lauper的《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广播室墙上贴满了当时热门的韩国歌星的海报。

成年娜美在旧日视频里看到过去的朋友们说自己很像苏菲·玛索,这个梗也的确在前面有所体现。酒吧戏中,娜美被心中男神从背后扣上耳机,Richard Sanderson《Reality》音乐响起,分毫不差地致敬了苏菲·玛索14岁时演出的处女作《初吻/第一次接触》,那部电影是1980年上映的。这首插曲第二次出现,是成年娜美与“失恋”的小娜美跨越时空在长椅上相拥,意味着与过去自己心结的和解,赚足了观众眼泪。

在成年娜美探望病房母亲的戏中,医院电视里的韩剧出现亲兄妹梗和绝症梗引发群嘲,满满都是导演对本国影视作品的揶揄。有趣的是,后面马上就出现了春花得绝症的情节,一方面倍增了自我解构的荒诞感,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以这种提前自嘲的方式试图消解观众对俗套的吐槽。

上面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主创的用心和艺术指导的实力,而且真正对剧情和人物形象的构建起到了实质性作用,这比很多玩梗型动画电影里单纯的彩蛋堆砌高级得多。而这又是部真人电影,细节把控比动画电影更难,所以就更显得可贵。

03

最后想谈谈这部电影的结尾。

上周放映后,女朋友为我启发了一个新的角度。之前我在电影里看到的主要是对青春的挽怀和少年时代友谊在成年后的回归,觉得其他的主题虽有所涉及但只是点缀;而她更关注的则是女性作为个体的独立历程与作为群体的境遇,由此觉得电影的结局不够给力。

娜美这一路找回昔日姐妹的过程,也是她找回内心本真、追求独立的过程,这点在片子里是有体现的。那个将生活依附于丈夫和女儿的主妇娜美,在成年姐妹陪伴下穿回校服怒揍混混,结尾敢于明言指责私家司机绕路,这些细节标志着她内心的觉醒。在公映版的结局中,春花在离去后信守了作为大姐的承诺,将自己的财产和出版社资源以遗嘱的方式分配给生活困难的姐妹们,让她们获得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这样的结局无疑显得简单直接且理想化。但,这就够了吗?

可以发现,曾经叱咤校园的七姐妹,中年的境遇即使平均算起来也很一般。被迫沦落风尘的福姬不必说,金玉被婆家欺侮,玫瑰在保险公司业绩糟糕,而相对有钱无忧的娜美并没有自己的生活。唯一靠自身获得事业成功过上优裕生活的春花,却受病痛折磨最先离去。在上面提到的转场中,将娜美与其母置于同样的家庭位置,也暗示主妇这一身份在代际更迭之间并无改善,“独立+成功”对于女性来说一直不那么容易。即使在这场姐妹重聚后,金玉掀了婆婆的桌子逃出家庭,福姬毅然洗去风尘重回正轨,却仍只是点到为止,对她们内心的脱胎换骨并没有深刻的展现。结尾的救济只是暂时的解药,各人未来会如何发展,女性的整体境遇会否改善,仍然是“娜拉走后”式的难题。

无法苛求主创在这样一部合家欢喜剧的容量中贯彻这个沉重的问题并给出解答。成年角色们的设定也许已经说明导演有意涉及这个主题,但过于理想的所谓Happy Ending则使得主题没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空间。葬礼结尾的一支舞,秀智的重新出现,确实煽情得恰到好处,但拥有女性主义诉求和期待的观众,可能仍会感到失望。

好在导演剪辑版的结尾字幕背景中,隐藏了素描形式的彩蛋,交代了角色们未来的人生轨迹,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结尾戛然而止的缺憾。那就让我在这篇总结的最后,简单分析一下这些素描里的故事,看看是否足够satisfying吧。

彩蛋时间

前几幕承接结尾,大家拥抱最后出现的秀智,随后浮现每个人年轻时的样子。

接下来两组对比,六个人再次跳起《Sunny》,模样与年轻时无二,可惜春花已不在人世。

  • 玫瑰

在春花遗嘱的帮助下,玫瑰终于成了保险销售女王,曾训斥她的老板也露出微笑。

  • 金玉

文学少女徐金玉进了春花的出版社,成为独立自信的事业女性,桌子上的名牌写着“社长”。

  • 福姬

曾站在妈妈美容院前做着韩国小姐梦的福姬,终于和女儿团聚,也开了自己的美发沙龙。

  • 秀智

秀智这些年的经历仍是个谜,不过看她的这张图,可能成了书店店主或是作家,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 娜美

娜美过去和未来的两张全家福,第二张是女儿出嫁,母女两代达成了和解。娜美的父母和哥哥都不在图中。

成年的六姐妹按照过去跳舞的顺序再次站成一排,中间是春花的墓碑(1968.9.7-2010.10.21)。之后图中的人依次淡出,金玉,珍熙,玫瑰,福姬,秀智,最后是娜美,这应该是她们离世的顺序。

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的最后,两张宣传海报也有玄机。成年的这一张里,秀智的大半个身子不在画面里,把悬念留到了最后。

希望这篇总结能勾起大家观影或二刷的热情。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留言评论,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