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荐的是武汉作家方方去年出版的小说《软埋》。
抛开最近它在舆论场引发的争议不谈,小说本身已经足够令人胆战心惊。
它的故事十分流畅,甚至过于工整和直白。两条线索并行展开,一条发生在脑海中,风烛残年的母亲丁小桃,在幻想的地狱里层层上溯,倒序还原五十年代她年轻时的残酷回忆;一条发生在现实里,正值中年的儿子青林,在旧日记、他人口述和实地考察中,不断解锁并试图拼凑出五十年前的历史真相。在两条线索中,“软埋” 都有明确的含义。
小说不长,一个下午就读完了,但那种近乎恐怖的阅读体验却后劲十足。它最令我心悸的地方,不在故事反映的时期本身,而在于这样一个事实——那些鲜活的、真实可触的个人史,随着亲历者的老去,很容易地就能被遗忘,被掩埋。与他们有直接接触的后代,还能从口述中尽可能地还原当事者的体验;而再远一些的后来者,靠着间接的资料记载和想象,即便能够重温历史现场,也难以再还原亲历者的感受了。更不用说,如果亲历者像故事中一样主动隐瞒或被迫淡忘,那么后代真的就无从感受历史的重量了。
今年春节回内蒙老家时,开始了采访爷爷的口述家庭史计划。爷爷一直笔耕不辍,几年前由晚辈为他出版了自己的文集,但回忆性文章都是片段的,没有完整的编年史。这次除夕过后,坐下来陪他认真聊天录音,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他从1940年生于北方农村,一个人到大城市上学,在干部学校当教员教蒙语,经历数不胜数的社会运动和变革,到成家立业进入体制内,与今年结婚57载的奶奶一起养大子女们的故事。采访后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重演比想象中要容易得多。联想起这一年多来,尤其是最近的所见所感,觉得这件事做得太迟,趁来得及一定要继续下去。
以下摘录《软埋》中的四段话。
青林真觉得自己被吓着了,吓着他的是他父母的经历。他想象不出来,他们的人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曲折。更想象不出来,他们隐藏得那么深,深到这世上全然无人知道。仿佛他们把自己的前半生都隐藏在日常琐事之下,这种隐藏,暗示着他们对一切外人,怀有何其深刻的恐惧。 生活在翻云覆雨时代的个体,该有怎样的孤单和脆弱?时代的一缕轻风,或许就能让他们人生的这条船彻底倾覆。他迫切地要把父亲的记录看完。
“儿子,我还要对你说,即便是你自己,如果在追踪问迹的过程里,发现一些很残酷的事,也大可中断或是放弃。这世间,不为人知的事是多数,再多一件也没有关系。 忘记过去,是人的生命中相当重要的功能。因为有它,我和你母亲才能平静地生活这么多年。忘记,能减轻你的负担,让你轻松面对未来。 我希望你能轻松地过好一生。到了你的孩子那一代,过去的一切,连痕迹都不复存在。”
青林说:“就是了。我突然觉得,不一定所有的历史我们都必须知道。生活有它天然的扬弃规则,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东西,它会通过某种方式就是不让你知道,所以干脆不知道算了。这世上的事,总归不知的是多,知道的是少。何况我们费劲知道的那些,也未见得就是当年的真实。” 龙忠勇说:“你的意思是,既然已经不知道,又何必非要掘地三尺把它找出来让自己知道?”
唉,人死之后没有棺材护身,肉体直接葬于泥土,这是一种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以决绝的心态屏蔽过去,封存来处,放弃往事,拒绝记忆,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有意识,都是被时间在软埋。一旦软埋,或许就是生生世世,永无人知。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留言评论,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