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你的名字。》观后记

新海诚《你的名字。》插图

《你的名字。》的剧情其实不能深究,细想会有很多bug,比如:泷穿越回三年前那么多次,怎么会没注意到时间和地名呢?三年前的彗星灾难应该是震惊全日本的大事件,如果稍微留心也应该能记得住发生地的名字和地貌,不至于在交换了那么多次后,还要找那么久。还有后面手机记录消失、两个人在环形山顶相遇又消失的一系列设置,也是看得出是为了卡准煽情的节奏而刻意设置,逻辑上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深究。

但这部片的优点也非常突出:

MV式的分镜和剪辑,非常精准的节奏和情绪控制。虽然略显中二,但是不得不服这样的细腻程度只有日本人能做出来。

对现实景物细节的执着还原,这也是新海诚的一大特色。几个比较震撼的动态场面:泷的笔尖在素描纸上作画的细节,三叶和外婆穿线的大光圈变焦镜头,还有手机的细节作画。感慨其实这样的动画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场精细的“美图秀秀”,保留并精修了现实场景里干净而多姿多彩的一面,有“偶像剧”的特质,让人看得赏心悦目,虽然这可能也是种“刻奇”。相比之下,今敏的《东京教父》那样的作品,虽然也是荒诞喜剧,但还是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没有刻意把丑陋的东西画“干净”。

突破之处:泷在喝下口酿酒之后,坠入时空幻境的一系列连贯镜头,用写意的画风串起了三叶的成长经历,并将二人曾经的擦肩而过展现了出来。那一段的画风算得上是新海诚的自我突破吧,是全片的华彩点。

对二人交换身体之后的动作细节的刻画,特别令人信服:进入三叶身体的泷,身体姿态明显大大咧咧很男子气,甚至从延伸能看出男孩的坚定;而进入泷身体的三叶则继续有小女生的娇羞,被男生抱会畏缩,坐在操场上吃饭时不盘腿而是跪地,非常容易脸红,等等。这些细节肯定是人物作画的重头戏,但其精致程度还是让人惊叹,也让交换身体的情节非常令人信服、有感染力。

作为故事背景的神社祭祀传统,口酿酒、穿线、神灵的乡间传统习俗,处处体现已深入日本传统文化骨髓的物哀美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能在一部商业大制作里植入这样的民族传统,这就是最好的“软实力”输出啊,这太值得中国人学习了。

故事的高潮部分围绕着一场天灾造成的破坏,这也与日本多灾的自然背景相呼应。新海诚自己也坦言,这部片之所以商业上这么成功、观众这么喜欢,也是迎合了2011年大地震之后日本人急需的乐观和治愈精神。其实贯彻在日本国民性之中的细致、谨小慎微、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特质,也是植根于多灾环境所造成的持久的不安定感吧。

其实现在想明白一件事,就是看这样的作者性比较强的电影时,没必要执着于不同流派的横向比较。就像你肯定不会抱着看贾樟柯文艺片的期待去刷卖拷贝的变形金刚一样,没有必要抱着期待宫崎骏的心态去看新海诚,也没有必要抱着看新海诚的期待到宫崎骏的片子里寻找满足感。制作技术方面的确是可以比较的,但就情节和元素而言,如果你熟悉新海诚的作者性标签——细腻的现实场景还原,一系列关于错过的主题——并抱着从他以往作品奠定的期待去看的话,那么肯定会得到惊喜和满足。所以确实希望观众们能有更成熟的类型片观影心态,而不是把“日本动画”粗暴地分作一类。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留言评论,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